第一步:準備工作
拿到一塊完好的電路板,看是否有位置偏高的元器件,如有先將元件位號、元件封裝、溫值等作詳細記錄。在拆卸元件前須先掃描一遍作為備份。拆下較高的元件之后剩下的是SMD及一些較小的元件,此時再進行第二次掃描,記錄圖像,建議分辨率用600dpi較合適。在掃描前一定要清除掉PCB表面上的污物以確保掃描后IC型號及PCB上的字符在圖片上清晰可見。
第二步:拆卸元件及制作BOM表
用小風槍對準要拆卸的元件進行加熱,用鑷子夾住讓管風將其吹走。先拆電阻、再拆電容,最后拆IC。并記錄有無落掉及先前裝反的元件,在拆卸之前應先準備好一張有位號、封裝、型號、數(shù)值等記錄項目的表格,在元件記錄該列上貼上雙面膠,記下位號后將拆下的元件逐一粘貼到與位號相對應的位置,把所有器件拆卸之后再用電橋測量其數(shù)值(有些器件在高溫的作用下本身的數(shù)值會發(fā)生變化,所以應在所有的器件降溫后,再進行測量,此時測量的數(shù)值較為準確),測量完成后將數(shù)據(jù)輸入電腦存檔。
第三步:表面余錫清除
借用助焊劑,將拆掉元件的PCB表面用吸錫線將剩余錫渣清除掉,根據(jù)PCB的層數(shù)將電烙鐵溫度適當調整好,由于多層板散熱較快不容易將錫熔化,所以應將電烙鐵溫度調高,但也不可過高以免將油墨燙掉。將去掉錫的板子用洗板水或天那水洗凈后烘干即可。
第四步:抄板軟件中的實時操作
掃描表層圖像后將其分別定為頂層和底層,把它們轉換成各種抄板軟件可以識別的底圖,根據(jù)底圖首先把元件封裝做好(包括絲印小,焊盤孔徑、以及定位孔等),待所有元件做好后將其放到相應的位置,調整字符,使其字體、字號大小及位置與原板一致,便可進行下一步操作。
用砂紙把PCB表面的絲印、油墨和字符打磨掉,使其露出明亮的銅(打磨焊盤有一個很重要的訣竅--打磨方向一定要和掃描儀掃描的方向垂直)。當然還有另一種方法是用堿性液體加溫可以使油墨脫落,但時間較長。通常使用前一種方法較環(huán)保且對人體無害。有了清晰完整的PCB底圖是抄好PCB板的重要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