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轉移特性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稱為轉移特性,若用曲線表示,該曲線就稱為轉移特性曲線。它的定義是:漏極電壓UDS恒定時,漏極電流ID同柵極電壓UGS的關系,即
結型場效應管的轉移特性曲線如圖所示。圖中的Up為夾斷電壓,此時源極與漏極間的電阻趨于無窮大,管子截止。在UP電壓之后,若繼續(xù)增大UGS就可能會出現(xiàn)反向擊穿現(xiàn)象而損壞管子。在測量結型場效應管的轉移特性曲線時,要求UDS要足夠大,一般令UDS=|UP|,這時再令UCS從零開始增大百到Up,測出對應的ID值,便可得到轉移特性曲線。圖中UGS=O時對應的札稱為漏極飽和電流IDSS°隨著UGS變負,IS將下降,一直到UGS=UP,即圖中的一3.4V時,ID才等于零。有了轉移特性曲線,只要給出UDS,便可查出對應的ID。(2)輸出特性UDS與ID的關系稱為輸出特性,若用曲線表示,該曲線就稱為輸出特性曲線。它的定義是:當柵極電壓UGS恒定時,ID隨UDS的變化關系,即
結型場效應管的輸出特性曲線如圖所示。從圖中可以看出,結型場效應管的輸出特性曲線分為三個區(qū),即可變電阻區(qū)、飽和區(qū)及擊穿區(qū)。當UDS較小時,漏極附近不會發(fā)生預夾斷,因此隨著UDS的增加,斤也增加。這就是曲線的上升部分,它基本上是通過原點的一條直線,這時可以把管子看成是一個可變電阻。當UDS增加到一定程度后,就會產生預夾斷,因此盡管UDS再增加,但IS基本不變。因此預夾斷點的軌跡就是兩種工作狀態(tài)的分界線。把曲線上UDS=UGS-UP的點連接起來,便可得到預夾斷時的軌跡,如圖中左邊虛線所示。軌跡左邊對應不同UGS值的各條直線,通稱為可變電阻區(qū);軌跡右邊的水平直線區(qū)稱為飽和區(qū),結型場效應管作放大用時,一般都工作在飽和區(qū)。